2025年6月,叉車行業交出亮眼成績單叉車。據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,當月叉車銷量達13.76萬臺,同比增長23.1%,其內銷量8.39萬臺,同比大增27.3%,出口量5.37萬臺,同比增長17.2%。1-6月累計銷量達73.93萬臺,同比增長11.7%,行業延續穩健增長態勢。這一數據不僅印證了國內市場需求的持續回暖,也凸顯了全球供應鏈修復背景下叉車企業的海外競爭力。
一、內外銷高增長背后的驅動邏輯
國內市場:低基數效應疊加物流需求釋放
2025年6月國內叉車銷量同比增速達27.3%,顯著高于上半年累計增速9.79%叉車。這一增長部分受益于2024年下半年行業低基數效應,但更深層次動力來自國內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復蘇。隨著國內經濟逐步企穩,企業倉儲物流活動增加,疊加電商、新能源等產業對物料搬運設備的需求擴張,叉車作為生產鏈條中的關鍵設備,銷量增長具備持續性。
出口市場:全球供應鏈修復與成本優勢共振
6月叉車出口量同比增長17.2%,上半年累計出口量同比增幅15.2%,顯示海外市場需求韌性叉車。近年來,叉車企業憑借性價比優勢持續開拓國際市場,尤其在東南亞、中東等新興市場滲透率提升。此外,歐美制造業回流帶動的倉儲自動化升級需求,也為叉車出口提供增量空間。
細分品類:非Ⅲ類車輛增長穩健
不含電動步行式倉儲車輛(Ⅲ類)的叉車銷量6月同比增長14.5%,其內與出口增速分別為15.3%和13%叉車。Ⅲ類車輛主要用于輕型倉儲場景,而非Ⅲ類車輛(如內燃叉車、平衡重式電動叉車)的增長更直接反映制造業與重載物流的需求,進一步印證實體經濟活動回暖。
二、智能化升級重塑行業長期價值
無人化技術驅動效率與經濟性提升
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技術的融合,正推動叉車行業向無人化方向升級叉車。無人叉車通過路徑規劃、環境感知等功能,可顯著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搬運效率,尤其適用于高精度、高頻次的倉儲場景。盡管無人叉車單價較高,但其長期運營成本優勢吸引制造業與物流企業加速導入,滲透率提升有望打開行業增長新空間。
技術升級帶動盈利結構優化
智能化升級不僅提升產品附加值,也推動行業從“規模擴張”向“價值增長”轉型叉車。無人叉車需要配套軟件系統與運維服務,這將帶動企業從單一設備銷售轉向“硬件+服務”的商業模式,提升客戶黏性與利潤水平。此外,行業頭部企業通過技術壁壘構建護城河,進一步鞏固市場集中度。
估值安全墊下的行業機遇
當前叉車行業整體估值處于歷史低位,與業績增速形成錯配叉車。隨著內需回暖與智能化升級兌現盈利改善預期,行業估值修復動力充足。同時,海外市場拓展與技術突破的雙重驅動,為行業中長期增長提供確定性支撐。
(注:本文僅基于公開數據客觀分析行業趨勢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叉車。)